有色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
2007年09月07日 0:0 665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锡
江铜所属永平铜矿更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选矿厂回水、尾矿复用水系统,大幅度提高了矿山废水复用率,实现废水闭路循环使用,使矿山走上了生产稳定、生态良好的绿色文明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矿是个日采、选能力10000吨矿石规模的大型露天矿山。针对矿山开采不断延深,废石堆积量不断增加,西部废石场污水坝汇集的污水pH值逐步下降,铜离子浓度逐年上升的问题,为了节约投资、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减少二次污染,该矿在不新建酸、碱废水处理站的情况下,实施清污分流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酸、碱污水产生量以降低设备运行负荷,达到酸碱中和,以废治废的目的。根据治理方案的总体设计,该矿采取先改造完善已有设施、后新建西部废水工程的积极治理路线,分两期建成了选矿废水综合治理和西部酸性水引流输送系统及清污分流计等4项工程:一是碎矿防尘水综合利用;二是对精矿浓密池溢流水进行改造,确保3个浓密池溢流水全部进入浓密溢流回水泵池;三是以前选矿厂区域产生的小量地表径流汇流至选厂总排口,对达标排放有一定影响,针对该污染源的特征,选矿厂将其规划治理,更新了新型输送材料玻璃钢管,避免了约350立方米/日酸性水对排放口水质的影响;四是投资293万元建成西部酸性水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工程。通过这套水污染处理系统的运行,日处理西部酸性水2500立方米。通过中和净化,年可去除铜、锌污染物各20吨以上,同时也可确保尾矿库澄清水达标排放,全面实现工业废水回用或达标排放的目的。
加工整合,壮大可持续发展后续实力。"纵向打通,横向做宽",壮大钼化工和钼金属加工产业链,是金钼集团实施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最大钼金属产品供应商这一战略目标的重心所在。为此,实施了3项举措,加快钼金属加工和钼化工产品研制、开发和生产,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进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延伸产品产业链。一是扩大已有的工艺、技术、市场和成熟产品的规模,相继完成了新建钼粉生产线建设、原有钼粉生产线扩产改造、钼酸铵生产线的增产改造和粗钼丝增产改造等技改和建设项目。全套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成国内最大的钼粉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800吨,能生产大松比和细颗粒的特型钼粉,并拥有国内惟一引进的“钼坯轧制、长线拉伸”生产线,装备了国内惟一一台Y370钼轧丝机,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可生产各种规格钼丝的企业。二是对社会加工资源以参股、控股等方式加以整合优化利用。2005年9月,金钼集团再次跨省实现了对山东光明钨钼有限公司的增资控股,取得该公司55%的股权。控股整合后的金钼光明其钼丝和钨丝产能迅速增长,当年钼丝和钼杆产量分别提高7.5%和15%,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比控股前分别增长1.12倍和4.2倍。三是开发投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高的钼化工和钼金属加工产品。集体公司拥有自行研制的国内惟一焙烧钼精矿压块生产线和高溶氧化钼生产线。通过上述努力,形成了集优质钼粉、钼制品、钼板材、钼线材料、钼异型件和其他难熔金属材料加工和研发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钼金属产学研基地。钼粉、钼棒坯、钼板坯、轧制钼杆、钼丝、喷涂钼丝和各类钼异型件质量稳定,生产能力初具规模,多项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居国内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建成了国内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钼酸铵生产线,年产钼酸铵5000吨以上,还建成国内最大的钼化工生产车间,可生产高纯二硫化钼、高纯三氧化钼、钼酸盐、钼催化剂、钼阻燃剂等几十个钼化工产品。JDC钼酸铵连续8年蝉联陕西省名牌,产品发展到19个品种规格,大粒度转型钼酸铵、二钼酸铵达到美国通用公司技术要求,拳头产品二硫化钼攻克了吸水率高易氧化等技术难题,生产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
节能降耗创效益。近年来,金钼集团公司加大了能源管理力度,将电、煤等能源消耗指标与经济责任制挂钩,把能源指标纳入对生产班组的考核中,改变了职工重生产指标轻能源消耗的旧观念。在生产用电运行中,始终坚持用电避高峰,合理安排企业生产班次和检修计划,取得了减少高峰用电,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2006年上半年,调荷节电累计达100多万kwh。主要能源消耗大幅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总电耗下降700多万kwh,选矿煤油消耗下降40.19g/t。在用电单耗招标过程控制中,金钼集团发挥能源计量网络自动化技术,对各计量点进行实时监控,挖掘设备潜力,减少单台设备电耗。与此同时,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在碎矿、磨浮车间用新型节能灯代替白织灯、高压汞灯,仅此一项,一季度比计划节约用电66万kwh。严格现场管理,注重小改小革,开展“小发明、小改造、小建议、小设计”等活动,节能效果显著。如针对尾矿2#泵站250PNJ机拖动电流偏低,输送矿浆能力较差的状况,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年可节约电耗500万kwh,节约备件费用10余万元。
金钼集团十分注重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在矿山开采中努力做到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坚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从根本上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和矿山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早在上世纪80年代,该公司就抓住选矿生产使用氰化物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症结,开展科研技术攻关,自行研发的“巯基乙酸钠替代氰化钠选钼科研项目”获得成功,并于1994年率先在全国选矿业使用了无氰选钼新工艺,根治了选矿生产中的剧毒残留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彻底消除了氰化钠对人畜及环境的危害;尾矿库管理得很好,属于我国一流,已作为范例列入我国大学教科书中。尾矿库水循环利用达80%以上,连生活污水也进行处理后用到了生产上。自行投资对矿区10吨以上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全部使用麻石水膜除尘器,在钼产品干燥上,用蒸汽干燥取代了环境污染大的回转窑干燥。钼加工生产《废水中有价钼金属回收工艺研究》项目的使用,提高了钼回收率,达到了减污增效的目的。现在,金钼集团选矿废水排放全面达标。此外,该公司还与榆林沙漠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在尾矿库等复垦土地上种植沙打旺等多种植物,现长势良好,起到了防沙固土的作用。
牛山矿业公司利用堆浸技术提取黄金获得成功后,铜陵县按照“集中、集约、规模、规范”的原则,组建了铜陵县黄金堆浸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黄金选冶企业,对尾砂库重新开采,尾砂矿处理能力达100多万吨,每年可从尾砂中提取黄金300多千克、白银500多千克,总产值4000多万元。
矿石在冶炼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含二氧化硫的高温烟气。这种烟气若扩散出去就会造成严重污染。该企业把这种烟气通过废热锅炉,可以使余热得到再利用;再通过电收尘等一系列技术处理,就把其中的二氧化硫变成了硫酸。这家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每年可制硫酸达40多万吨。
炼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高温气体,通过余热锅炉时就转变成为高压蒸气,再把高压蒸汽作为强大的动力引入汽轮发电机机组发电。该企业用这种高温气体每年可发电800万kwh,创经济效益400万元。发电后的蒸汽减低压力后,再把它输送给不同的蒸汽用户,继续进行有效利用。
在富氧闪速炼铜时需要大量的氧气,而在制氧气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品氮气。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把这种氮气当作废物白白放掉,而在这家企业则是把它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经过一系列先进设备处理后,用氮气部分替代重油和液化气进行阳极炉的还原作业。这样不但可以缩短阳极炉的作业时间、减少了重油和液化气的消耗量,而且还消除了阳极炉的烟气污染,年可节约成本800万元。这项发明为全国独创,已获得国家专利。
金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出大量的水淬渣、转炉渣、白烟尘、铜滤饼、砷滤饼、锅炉灰渣、中和渣和石膏等固体废物,其数量十分惊人。若排放出去,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于是,他们把这些废物全部搜集起来进行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有的变成了制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的掺和原料,有的通过进一步选矿回收了铜,有的作为重要的原料外售,以回收铅、砷等重要物质。
废物实际上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金隆公司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大部分都放置到了适当的位置上并加以科学利用,化腐朽为神奇,既节约了宝贵的资源,又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还提高了效益,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概念,随着矿产资源供求关系的日趋紧张和环境的约束,越来越被经济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人类社会对物质需求增长的无限性,导致了资源/人口这个比值有不断锐减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能源、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是发展中的第一人口大国,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已经构成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约束。如果继续沿袭过去那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浪费型的资源利用模式,势必造成资源供给难以为继,环境不堪负重的局面,经济发展将因失去支撑而不能持续。所以,发展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有色金属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作为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有色金属行业具有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特点,其在未来发展中面临如何应对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