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砥砺奋进 鉴往知来强国建设——写在新中国铝工业投产70周年之际

2024年10月28日 10:13 99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新中国铝工业投产70周年。

70年来,中国铝工业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历史时期。

70年来,铝工业历经风雨洗礼,走过峥嵘岁月,在几代人不懈奋斗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铝产品数量短缺到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消费大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跨越

新中国刚成立的1949年12月,原重工业部决定建设山东氧化铝厂(501厂)、抚顺铝厂(301厂)和吉林炭素厂(201厂),并将其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1954年7月1日,山东氧化铝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同年10月1日,抚顺铝厂一期工程生产出第一批铝锭。1950年10月,原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建设哈尔滨铝加工厂(101厂),1954年开工建设,1956年11月竣工投产。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我国氧化铝产量9.07万吨,电解铝产量2.89万吨,铝材产量1.23万吨。

1964年8月,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原冶金部在西南、西北地区相继建设了贵州铝厂、西南铝加工厂、兰州铝厂、青铜峡铝厂、连城铝厂和西北铝加工厂,形成了八大电解铝厂和三大铝加工厂的格局。“三线”建设彻底改变了铝工业的布局。

经过近30年艰难的自主发展,我国不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铝工业体系,而且形成相当规模,基本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最低限度的迫切需要。1978年,我国氧化铝产量77.8万吨,电解铝29.6万吨,铝材10.6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1983年4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从此,有色金属工业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业行业。

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优先发展铝”战略方针指导下,先后扩建了山东、郑州、贵州氧化铝厂,新建了山西、中州、平果、青海、白银铝厂等。到1992年,我国电解铝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09万吨,彻底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2001年,我国电解铝产量337万吨,成为世界铝工业第一大生产国。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世纪前12年是铝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6%、19.3%、24.4%。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国氧化铝产量8244万吨、电解铝产量4159万吨、铝材产量4880万吨,分别占全球比重为58.1%、59.6%和67%;电解铝的消费量为4300万吨,占全球比超过60%。我国作为铝工业世界大国地位更加凸显。

从技术落后依靠引进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1978年2月,原国家计委批准贵州铝厂引进日本轻金属160千安大型预焙槽8万吨电解铝项目。1981年12月,贵州铝厂建成投产,成为我国电解铝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为我国电解铝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1991年5月,平果铝厂引进法国、美国等国氧化铝拜耳法全套设备技术,于1995年9月建成投产,奠定了氧化铝拜耳法生产工艺技术现代化的基础。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产学研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和协同创新,铝工业从氧化铝、电解铝、加工和高端新材料等领域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取得新突破,实现了铝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自主研发的500千安铝电解成套技术日臻完善,绿色环保能耗指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600千安超大型铝电解技术,属世界首创、国际领先。到目前为止,400千安及以上的电解铝产能达75%。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性能铝合金新材料已在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保障了“天问”“嫦娥”“北斗”系列等重大工程需要,助力C919大型客机飞行,成功研制了最大规格的整体铝合金锻环,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提供了新材料支撑。

中国电解铝全套技术装备从21世纪初开始,相继输出伊朗、印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在海外产生良好影响。

从严重污染环境到清洁低碳,铝工业绿色发展发生根本性变化

新世纪以来,我国铝工业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和“三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有效利用。2005年9月底前,我国全部淘汰了落后的自焙槽铝电解产能。近年来,我国铝工业认真贯彻“碳达峰”行动计划和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将煤电铝为主的电解铝产能有序向水电丰富地区转移。目前,电解铝清洁能源占比达24%以上,电解铝降低电耗成效显著。2023年,全国平均原铝综合交流电耗为13324千瓦时/吨,较2012年吨铝节电503千瓦时,折合当年减少碳排放124万吨。氧化铝赤泥综合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全国赤泥产生量约1.1亿吨,利用量占新增量的10%,走在国际赤泥利用的前列。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和国际产能合作成效显著

在“一带一路”建设指引下,我国企业采取境外投资和整体收购等多种方式获得境外铝土矿资源,并相继在境外投资建设了一批氧化铝、电解铝及铝加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初步统计,中资企业在几内亚获取的权益铝土矿储量达80亿吨以上,形成铝土矿权益产能1.1亿吨;在印尼投资建设的氧化铝产能约600万吨以上,建成及在建的电解铝产能约350万吨;在沙特阿拉伯和马来西亚拟建的电解铝产能约400万吨;在海外投资建设及并购铝挤压材22万吨,铝轧制材36.5万吨,在建拟建的铝挤压材56万吨。

从企业小而分散到世界企业500强,铝企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70年来,我国铝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发展壮大。2023年,在全球前10位氧化铝企业中,中国占据5位。其中,中铝集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山东信发集团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四位。电解铝全球前10位企业中,中铝集团、魏桥创业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占据前三位。2024年世界500强企业中,魏桥创业集团和中铝集团分别排名第175位和第214位。

70年来,我国铝产业集中度发生了巨大变化。2023年,我国氧化铝前10家企业产量占比高达85%以上,前10家电解铝企业产量占比达70%以上。

70年来,我国铝工业所有制经济结构由单一国有企业转变为国有、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据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民营铝企业产量占比达“五、七、九”,即电解铝50%以上、氧化铝70%、铝材90%(含合资和外资2%)。

当前,我国铝工业发展正处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期。到2030年,我国铝产业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大幅跃升;到2035年,基本建成铝工业强国。未来5~10年,是我国建设铝业强国的关键时期。

构建现代化铝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支撑。构建现代化铝产业体系,要以提升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为目标,统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数据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全面融通,形成协同、高效、融合的新生态;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积极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低碳化、国际化,形成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铝产业体系。

高水平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科技强则产业强。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铝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瓶颈,解决进口替代,我国重点解决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科学材料;重点突破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关键技术;重点破解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赋能与铝产业深度融合的核心技术。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体系建设;开展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多种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高端人才支撑”的铝产业科技创新生态链。

矿产资源保障自主可控。提高铝土矿资源保障能力,我国要继续加大国内重点成矿带找矿力度,增储上产,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在境外铝土矿资源开发,在重点做好几内亚铝土矿开发基础上,努力在铝土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寻找投资机会,形成一批资源储量巨大、品质优良、设施较好、政局稳定的若干铝土矿资源基地。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铝工业碳排放总量约5亿吨,约占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总量的75%左右,其中,电解铝碳排放约4.2亿吨。因此,严格控制电解铝新增产能和防范氧化铝产能盲目扩张,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关键。

我国铝工业要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继续执行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有序向水电丰富地区转移产能;要大力利用西部地区风电光伏电优势,与电力部门紧密合作,提高电解铝消纳清洁能源比重。

我国铝工业要加强基础研究,早日突破惰性阳极和无碳阳极电解铝关键技术;要继续加强氧化铝赤泥综合利用的技术攻关,扩大应用范围,加大利用总量;要做好电解铝碳排放数据核算等基础工作,为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创造有利条件。

加快铝产业智能化建设。近几年来,我国铝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效,实现了铝工业智能化工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明确目标,分步实施,要按照“云、边、端”技术架构,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依靠科研设计、高校和互联网科技公司等单位紧密合作,逐步实现生产工艺自动化、固定设备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经营决策智能化。到2030年,主要企业取得实质性显著成果,到2035年,我国铝工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优化铝产业全球布局。充分利用我国铝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在政治风险小、营商环境好、能源丰富和自主矿产地区布局铝冶炼企业,在市场较发达地区投资建设铝加工企业;在东盟、中东、南美和非洲地区逐步形成铝工业产业链、供应链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带动中国技术、设备、标准和服务走向全球,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增强铝工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加强国际一流高端人才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铝工业强国,关键在人。我国铝工业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国际一流战略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着力打造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国际化优秀企业家,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国际化高端人才队伍,为铝工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回首来时路,70年新中国铝工业艰辛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并坚信,再经过10年团结奋进,铝工业强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