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预期提振内外盘金银接连攀升
2024年03月19日 9:33 8955次浏览 来源: 国信期货 分类: 期货 作者: 顾冯达
近期,美联储降息预期和避险需求支撑等多方面因素共振,内外盘金银价格接连攀升,沪金价格更是接连创下历史高位。截至3月11日,沪金价格相较于2月底已上涨超5.3%,沪银价格上涨约4.8%,COMEX黄金价格上涨约6.9%,COMEX白价格银上涨约8.3%。
美联储6月份降息预期强化 金银价格上行驱动增强
受美国通胀再度升温所引发的美联储降息预期变化影响,内外盘金银价格中枢下移,白银由于其工业需求属性带动了库存下行。在金银比相对高位下,白银价格体现出更高的弹性。今年年初,美国1月份通胀重燃,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从过分乐观的3月份开启、全年累计降息150个基点,到目前偏中性的6月份开启、全年累计降息75个基点,金银价格陷入利率预期主导、避险溢价支撑的震荡走势中。近期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均显示,美国经济的走软使得市场对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时点逐步稳定在6月份。3月8日,美国公布的非农数据更是大力强化了这一预期。金银价格在降息周期开启时点逐步明晰的情况下接连攀升,上行驱动明显走强。
经济数据方面,去年四季度,美国实际GDP年化小幅下修至3.2%,低于市场预期;核心PCE意外小幅上修至2.1%;美国GDP年化季环比增速录得3.2%,低于预期值3.3%,其中,当季个人消费支出依旧强劲,但库存水平有所下修,个人消费支出环比增速上修至3%,高于预期增速2.7%,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环比增速为1.8%,初值为1.7%,不含能源和食品的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环比修正增速自初值2%,上修至2.1%,通胀压力仍在。
1月末,美国PCE超预期增长。1月份,美国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2.4%,符合市场预期,较去年12月份2.6%的增速有所放缓,环比增长0.3%,同样符合市场预期,较去年12月份0.2%的增速略微加快。剔除食物和能源外,在1月份的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2.8%,符合市场预期,较去年12月份2.9%的增速有所放缓,环比增长反弹至0.4%,为去年12月份增速的两倍,但符合市场预期。此次美国PCE并未再次体现出通胀超预期升温。
美国ISM制造业指数意外降至近7个月新低:美国2月份ISM制造业指数从1月份的49.1降至47.8,低于预期49.5,连续16个月低于荣枯线50,处于收缩区间,为2002年以来的最长收缩期。其中,新订单和就业均有所萎缩,但分项指标中的客户库存连降3个月。ISM认为,这对未来新订单和产量增长有利。
美国2月份非农人数超预期,但时薪环比下降、失业率意外升至近2年新高。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2月份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7.5万人,高于预期20万人,前值35.3万人下修至22.9万人;美国2月份失业率意外上升至3.9%,高于预期3.7%,创2022年1月份以来的新高;薪资环比增速降至0.1%,不及预期值0.2%,前值由0.6%下修至0.5%。非农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6月份降息的“押注”再次加大。
3月份以来,黄金价格大幅上行再创新高。3月1日,美联储理事沃勒在美国货币政策论坛上提出,美联储在资产负债表上应该“买短卖长”,瞬间点燃了市场风险情绪,美债收益率应声大跌,金价、美股大涨。沃勒指出,美联储应该提高短期美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比例,并将所持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降至零。该提议与美联储此前的“扭转操作(Operation Twist)”类似,不过2011年—2012年间实施的OT是“卖短买长”,即卖出短债的同时购入长期美债。沃勒此次提出的“买短卖长”,被市场认为是反向扭转操作。此外,沃勒的策略与美国财政部最近的表态一致。美国财政部计划增加其短期国债的发行量,超过之前设定的占总债务发行量20%的指导原则。据外媒报道,美国财政部将发行更多的短期国债,美联储将购买这些国债来支持国债市场,此举可能持续刺激金价强势上涨并创续创新高。
展望后市,预计美联储有望于6月份开启降息周期。反观历次美联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降息周期开启时期的大类资产表现可以发现,黄金的表现往往较为亮眼,白银则因其更强的工业属性表现不及黄金。在过去的8轮降息周期中,黄金价格录得6次上涨、2次下跌;白银价格录得3次上涨、5次下跌。当前,贵金属价格的涨势已经反映了部分市场预期,在美联储降息周期正式开启时,金银价格上冲力量或将不及预期。
从短期来看,在市场加大美联储6月份开启降息押注、避险需求等多方因素共振下,金银价格上行动能仍有支撑,但经历了短期价格快速上行后,同样面临资金获利了结的回调风险。预计贵金属价格短期内以震荡偏强走势为主。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