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书写自信自强的时代答卷
——来自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报道
2023年11月27日 15:50 8332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刘应龙 覃雪莲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冶)自实施转移转型以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战略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打造绿色智能高效行业标杆,书写了自信自强的时代答卷。
坚持创新引领
高效实施转移转型
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利器,是发展的加速器,改革的方法论。
作为一家在行业内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国有上市公司,从2014年起,株冶按照国家和政府要求从清水塘关停退出,面临的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和抉择。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股东权益和市场品牌如何维护?企业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一系列复杂又艰巨的任务摆在决策层面前。株冶的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倒逼决策层必须以创新思维、创新理念统筹规划、绝境求生。
在中国五矿、湖南有色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该公司党委着手制订整体“转移转型”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产能省内转移、产业市内转型”的总体思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2016年,株冶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结合湖南省实施的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谋篇布局,最终决定选址水口山经开区建设30万吨锌冶炼项目、10万吨铅精炼及稀贵综合回收项目,选址株洲市南洲工业园建设30万吨锌基合金项目。同时,关停旗下企业株冶公司清水塘全部65万吨铅锌冶炼产能,一揽子解决企业处僵治困、转型升级、市场维护和员工安置难题。
在多方的支持、协调和配合下,株冶转移至水口山经开区的30万吨锌冶炼产能项目(株冶有色),于2017年12月开工;2018年12月,主体设备沸腾炉点火;2019年9月,实现全面达产,当年实现利润1亿余元,创造了一年建成、半年达产、达产即盈利的同等冶炼项目建设和达产达效新纪录,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的“株冶样本”。2018年12月28日,株冶清水塘老生产基地全部关停,兑现了按期关停的庄严承诺,关停过程做到安全环保事故为零,并妥善安置员工。在株洲市渌口区南洲工业园转型升级建设的30万吨锌基材料项目(株冶新材),于2019年3月开工,10月投产,当年基本达产达效。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株冶转移转型,是以创新思维、创新理念推动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企处僵治困的集中体现。在转移、转型过程中,株洲本部、株洲渌口、衡阳常宁三地协同作战,员工安置、市场维护无缝对接,是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的大胆探索。通过转移转型,该公司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昂首阔步高质量发展道路。
立足科技创新
内生强大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几年来,株冶立足科技创新,瞄准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指标、新产品研发努力攻坚克难,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企业打造绿色、智能、高效行业标杆的底气、志气和骨气。
建设铜铅锌综合冶炼基地多源固废协同利用集成示范。突破汞渣资源化、回转窑渣跨产业链消纳等6大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实现了全过程污染控制,有效地解决了铜铅锌冶炼基地多源固废协同利用的问题,在中国五矿铜铅锌产业基地实现应用,每年可实现30余万吨冶炼过程中间渣料的协同耦合利用。
实施有色金属浇铸全流程的机器人生产线构建及应用。突破机器人在铅锌合金制备过程自动定量浇铸、打渣、码垛、激光打标等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实现全过程自主可控,在株冶及其兄弟企业生产现场实现应用,优化了铅锌锭及铅基锌基合金的生产工序,大幅度降低了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工作效率提升10%以上,有力地支撑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大项目实施。
开发锌冶炼过程智能控制与协同优化关键技术。突破复杂资源条件下锌冶炼过程的稳定控制和全流程优化技术瓶颈,实现全过程自主可控,有效地解决了锌冶炼过程中动态工况下的稳定控制的难题,在株冶有色锌冶炼实现应用,建成国内第一家锌冶炼智能工厂,为促进我国锌冶炼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通过优化科技创新体系,近年来,株冶布局并承担或参与国家项目、课题5项,五矿集团公司科技专项2项,湖南有色重点科技项目10项,企业自主研发及产学研合作开展的重点科技项目50余项。科研项目攻关带来的科技成果解决了当前生产难点,每年实现创效益3000万元以上。
2018—2022年,株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五矿集团公司科技突出贡献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及专利发明二等奖1项;申请专利89件、获得专利授权44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79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1件;牵头、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17项,进一步提高了公司话语权。
推进管理创新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转移转型5年来,株冶聚焦管理创新持久发力,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强化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效能。以转移转型为契机,株冶构建了“1个本部+4个生产基地”的高效运营机制,实行产销协同,资源统一配置、科学调配。该公司推行扁平化管理,取消职能科室和工段设置,生产岗位由“定编定岗制”改为“主操手+巡岗制”,优化岗位组合和人员配置,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打通人才晋升通道,设计管理专家、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等3条人才晋升通道,并建立与多条晋升通道配套的“岗薪制”+“薪点制”相结合的宽带薪酬体系。实施契约化管理,实现以契约化管理、体系化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制度,规划、预算、考核、薪酬四大体系有序运转。以进步指数体系牵引为保障,从关键绩效指标、重点工作任务等四个维度设计组织绩效体系,建立KPI指标库、重点工作指标库以及执行考核细则,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系统。机制创新增活力。正式转移转型以来,株冶共实现销售收入581.1亿元,利润共计9.03亿元,年均2.26亿元,一举扭转转移前几年连续亏损或在亏损边缘挣扎的艰难局面,创十余年来最好业绩。2021年,以株冶为主形成的《大型有色冶炼企业以搬迁为契机的绿色转型升级管理》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创新成本管理,突出“一切成本皆可降”。株冶大力倡导“只有竞争力一流的企业成本才是合理成本”“成本精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等理念,以“一切成本皆可降”的思维模式,推行“规模生产、精细挖潜、协同创效、科技提效、量化评价”;通过不断完善现有工艺、装备水平,提升技术经济指标;辅材实施定额管理,挂靠责任人,降低消耗,有效推动成本精细化管控专项工作的开展。从2019年投产以来,株冶成本持续压降,成本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该公司行业成本排名由2017年的50分位,到2019上升到75分位。2020年达产达效,较搬迁前最好成本水平下降达30%,上升到95分位以上,处于行业一流水平。2023年,株冶《冶炼企业全过程精细化成本管理》成果荣获第二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创新生产管理,实现高效运行。生产系统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株冶形成了“工艺流程全覆盖、影响因素全分析、内外变化全关注、各环节动态监控、各要素预见管控、各系统全局调控”即“三全三控”管理模式。结合株冶有色扁平化生产运营模式,建立“株冶-分厂-运营班组”的三级生产管控体系,为生产长周期高效稳定运行奠定良好基础,重点解决了全流程降低挥发窑煤焦单耗,提高锌冶炼回收率、浮渣灰回用系统等生产重难点。目前,该公司锌回收率提升至97.5%,银回收率由75%提高至82%,99.997%高品质锌产出率超70%,挥发窑煤焦单耗及窑渣含锌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开有色冶炼行业之先河。
创新无止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立足新发展阶段,株冶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敢”字当头,“创”字当先,兴科技、强管理、育人才、树品牌,围绕产业能级提升及产业链拓展不断书写自信自强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