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创新路 科技合作结硕果——矿冶集团“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发展纪实

2023年10月25日 15:57 174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矿建设

2000多年前,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1000多年前,郑和扬帆远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在这条大动脉上,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百年变局、统筹把握发展大势,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热烈响应。“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合作、实现技术进步,推动资源的高效开发,实现先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对于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应对资源领域挑战,为沿线国家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矿冶集团)积极服务国家科技外交,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矿冶领域国家队作用,与共建国家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结合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需求,密切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加强合作平台建设,倾心打造“创新之路”“繁荣之路”“文明之路”,为沿线国家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矿冶力量。

完善合作机制,强化科技赋能,

高质量共建“创新之路”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要向创新要动力。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矿冶集团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根本动能,一代代矿冶人潜心钻研核心技术,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内外矿山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国内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支撑,为实现全球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出“矿冶”方案,为全球矿冶行业技术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IMPC种下“合作的种子”。2008年,以矿冶集团为唯一承办单位的第24届世界矿物加工大会(IMPC)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中国举办的矿物加工领域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学术会议,成为全球矿业发展的风向标。这场盛会,不仅让全球矿冶行业的同行看到了来自中国矿冶领域的先进技术,而且推进了中国与全球众多矿冶领域先进国家实现矿山数字化、绿色化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为矿冶集团深化和丰富矿冶科技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种下了创新合作的种子。

中南科技合作结出“新硕果”。北京IMPC大会后,中国和南非深刻认识到各自具备优势又有互补,有条件开展矿产资源领域的深度合作。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与时任国际矿物加工大会理事会主席、南非开普敦大学Cyril O’Connor教授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在双方政府的支持下,矿冶集团与开普敦大学联合5家中国单位与3家南非机构发起中南科技合作重点专项第一期项目,中南科研机构在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领域合作的种子萌芽破土。随后,在持续三期的中南科技合作重点专项中,双方成员逐步开展了浮选法处理铂族矿物和复杂硫化矿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超深井开采与矿物高效选别研究、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3个阶段的创新技术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打造了稳定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并得到了两国政府的持续支持。

随着“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逐步落实,中南科技合作不断丰富,在中南两国科技部的支持下,以重点专项合作为基础,进一步搭建联合创新技术平台。2018年,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的双方牵头单位分别为矿冶集团和南非国家矿业技术研究院,成员单位包括开普敦大学、林波波大学和南非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主要围绕矿业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研究、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等工作。

依托联合研究中心,2019年6月,在中南两国科技部支持下,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作为首批14家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联合实验室围绕全球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普遍存在的共性难题,积极发挥中南两国互补性优势,开展深井矿山开采的本质安全设计、深部开采过程全自动地压监测预警、选冶过程关键设备故障诊断与在线管控等绿色、安全、智能采选冶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取得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在国内外矿业企业实现落地应用,科技创新成果还入选中非科技创新成果权威专著,成为中南在矿冶领域科技合作成果的标杆,推动两国建立更加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伙伴关系。

矿冶科技伙伴计划扩大“朋友圈”。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指引下,中南科技合作成效日益凸显。2019年5月,矿冶集团启动了“‘一带一路’矿冶科技伙伴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各国政府搭台,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方式,与当地大学、科研机构和矿业企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丰富国际科技合作内涵,助力国家在矿业领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在与南非各机构合作的基础上,首批“矿冶科技伙伴”还新加入了阿尔及利亚ORGM公司、哈萨克斯坦冶金选矿研究院、蒙古额尔登特技术学院、俄罗斯米哈诺布尔技术公司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5家科研机构,“矿冶科技伙伴计划”这棵合作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2019年至今,矿冶集团不断发展和丰富“‘一带一路’矿冶科技伙伴计划”,已与来自南非、蒙古国、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秘鲁、刚果(金)、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赞比亚等11个国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组建联合实验室15个,围绕共同关注的创新技术和业务需求,开展联合研究、成果转化、产业服务、人员交流与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同时,为中资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多方面合作共赢。

在乌兹别克斯坦,矿冶集团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普通与无机化学研究所联合实验室,在矿业固废制备新型充填胶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在塞尔维亚,矿冶集团与贝尔格莱德大学设计的日处理100kg铁矾渣的可连续运转试验线,通过工程化推广,解决了塞尔维亚境内及中东欧铁矾渣等危险固废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难题。在蒙古国,矿冶集团与蒙古额尔登特技术学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将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与城市建筑节能有机结合,形成了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在刚果(金),矿冶集团与中资企业建立联合选冶实验室,立足解决现场矿山的生产技术难题,同时承接第三方项目试验,将技术服务辐射到非洲地区多家矿山,扩大了中国矿冶技术的影响力。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矿冶集团与“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携手同行,搭建起“一带一路”矿冶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共同促进国际矿冶领域科技进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共建“繁荣之路”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矿冶集团充分运用创新研究平台技术成果,大力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推动当地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共建“繁荣之路”添砖加瓦。

打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高速路”。矿冶集团切实加快技术转移步伐,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和经济发展引领支撑作用,将矿冶先进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高速路”。

矿冶集团与蒙古国矿山开展科研技术合作,立足乌兰铅锌矿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开采,提出适用于该矿山的充填开采的采矿方案,将先进技术成果转移应用至生产一线,建成一套高精度地压监测系统,对潜在地压灾害风险区域进行预测,使乌兰铅锌矿成为蒙古国首个应用充填采矿法开采的地下矿山、首个装备矿山地压监测系统的地下矿山,彰显了矿冶集团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央企担当。

矿冶集团与俄罗斯米哈诺布尔技术股份公司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为纽带,建立稳定的沟通交流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中俄科技合作交流。2014年,俄罗斯教育科学部第一副部长及俄驻华大使一行到访矿冶集团,交流了双方开展科技合作成果和科技合作项目实施情况。矿冶集团也多次受邀参加“中国俄罗斯年”“浦江论坛”等中俄政府科技交流活动,受到中俄政府的认可。

新兴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矿冶集团协同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资源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务实合作,不断丰富共建“一带一路”的科技合作内涵。

矿冶集团与南非科研机构在锂电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将南非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我国市场资源相结合,将南非基础理论计算资源与我国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产业化关键技术相结合,通过联合研究共同推进合作成果转化,未来将合作开拓新能源电池产业新兴市场,实现合作双赢。

矿冶集团与南非开普敦大学、国内的东北大学、金川集团组成科研攻关团队,针对选矿流程数字孪生模型进行研究和工业试验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浮选数字孪生建模技术是由南非科研人员首次提出、首次与国外团队进行合作研究,并首次在世界上进行工业试验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数字化矿山建设。

国际产能合作升级“价值链”。矿冶集团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为助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解决当地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矿冶集团充分发挥综合实力,将因地制宜、绿色高效的设计理念实践于南非PMC浮选厂EPC项目,采用浮选短流程工艺技术、大型化智能化的先进装备、高标准严规格的施工质量。该项目实施后,浮选回收率较原有选厂提高10%以上,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面对刚果(金)鲁苏西铜钴矿在选别上存在的难点,矿冶集团设计团队提出了适用于鲁苏西矿石性质的选别工艺,应用矿冶集团自主研发的先进工艺技术、浮选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幅降低了监管成本和人员安全风险,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在哈萨克斯坦Kounrad湿法炼铜项目,矿冶集团针对巴尔喀什地区历史上堆存的剥离废石,对应研发先进技术,在含铜0.19%条件下,产出纯度99.99%的阴极铜,实现低品位铜废石的经济利用,并陆续开展二期项目,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10多年间,在多方机构的通力合作下,一大批联合创新的技术、产品、经验等,在世界多国转化为实打实的经济成效。各国发挥各自资源和潜能优势,激发各自增长动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共同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带动当地经济实现新的增长,推动“一带一路”繁荣之路稳步前进。

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高质量共建“文明之路”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10多年间,矿冶集团以科技领域合作和海外工程项目建设为依托,通过访问交流、教育合作、学术研讨、短期培训等形式,形成了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双方互学互鉴,为文明之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人员交流互访架起“连心桥”。矿冶集团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矿冶技术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吸纳国外学者到中国交流,举办中蒙矿冶科技论坛,与蒙古额尔登特矿业公司的专家、学者作专题汇报并进行技术交流;南非金山大学Frederick Tomas Cawood教授通过网络会议、技术培训、联合研究等方式,制订联合研究中心在南非矿产资源领域的业务发展战略,并顺利完成两项研究项目,为中南业务全面合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南非林波波大学Peace Prince Mkhonto博士到矿冶集团交流学习,与科研人员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形成具有学术价值和工业应用潜力的研究成果;阿尔及利亚ORGM研究院的3名年轻化学工程师到访矿冶集团,与矿冶同行共同完成日常检测任务,有力促进了双方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矿冶集团先后派遣宋振国等4名博士前往南非开普敦大学和林波波大学访问学习,共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

本土化人才培养激发“新动能”。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联合实验室常态化举办中国-南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系列培训班。2021年起,在中国科技部、南非科技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中国应急管理部、南非矿产资源与能源部以及赞比亚矿产部的大力支持下,由联合实验室牵头,先后举办了中国-南非现代选矿技术培训班、中非非煤矿山采矿和安全技术网络培训班,对来自中国、南非、赞比亚、刚果(金)、蒙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近500名学员进行培训,为各国矿业企业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有效人才支撑。

推进共建共享收获“友谊奖”。2021年9月,由矿冶集团申报,南非方核心技术负责人林波波大学Phuti Ngoepe教授获得中国政府对外国专家的最高奖——中国政府友谊奖。2023年9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代表,Phuti Ngoepe教授受邀出席活动。10多年来,矿冶集团与以Phuti Ngoepe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连续开展3期国际合作重点专项项目,在浮选药剂与矿物界面的分子模拟、锂电材料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合作研发的部分成果现已在多家矿山企业实现工业应用,推进了矿业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由双边向多边合作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效应。在深度交流合作中,矿冶集团也与Phuti Ngoepe教授结下了深厚缘分和友谊,更在中南科技合作之路上书写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友谊故事。

促进青年成才打造“后备军”。通过联合研究和交流互访,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中南双方在《矿物工程》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高水平联合研究学术论文10余篇;矿冶集团张行荣在第28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IMPC)上获“优秀青年作者奖”;2023年8月,矿冶集团刘光生荣获第六届金砖国家青年创新奖竞赛亚军,并参加金砖国家青年科学家论坛,进一步扩大了矿冶领域科学技术国际合作的朋友圈,打造了一支具备国际合作能力的科技人才后备力量。

10年来,在各层级的国际交往合作中,矿冶集团累计完成了30余项合作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近30人,发表行业高质量学术论文50余篇,取得专利成果数十项。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一支国际化青年人才队伍迅速成长,国际往来更加密切,书写了民心相通的“矿冶篇章”。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带一路”这10年,矿冶集团积极服务国家科技外交,始终秉持“资源有限、创新无限”的科技理念,与国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一大批“实打实、沉甸甸”的发展成果,始终做“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拥护者、努力推动者和积极践行者。

新时代新征程,矿冶集团将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传承丝路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矿冶技术悠久历史,积极拓展“矿冶科技伙伴计划”,深化合作领域,拓宽合作范围,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创新平台加深合作交流,着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向“安全、绿色、高效、智能”方向迈进,共创发展新机遇、共谋发展新动能、共拓发展新空间、共享发展新成果,形成“一带一路”矿冶领域更大范围的合作平台,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探索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具有矿冶集团特色、体现矿冶核心技术的全产业链矿冶项目解决方案,合力奏响美美与共、互利共赢的发展“协奏曲”,让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创新之路、繁荣之路、文明之路铺得更稳更宽更远,在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