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良好也莫陷入“内卷”
2022年12月09日 12:59 2165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钛市场评论 作者: 潘廷祥
关于市场“内卷”这个话题,值得各行业人士的思考与讨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资金周转都会影响到行业,进而会引起行业“内卷”。
2005年—2010年,钛市场异常火爆,海绵钛变成了“香饽饽”,谁手里有海绵钛,就代表谁手里有现金,在当时的钛圈里,海绵钛甚至可以当做流通货币来使用。笔者的发小是做房地产起家的,后来投资海绵钛。当时,他已经投资3000万元建海绵钛厂,笔者劝他:“现在抽身还来得及。”但他头脑发热,继续把房地产赚的上亿元资金往海绵钛厂砸,没过几年,他投建的海绵钛厂因诸多原因宣告关门,他也因欠银行两三千万元上了黑名单。
2021年,在宝鸡钛博会上,云南某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他准备筹资四五千万元,购买熔炼炉,笔者建议他不要盲目购买设备。当时,熔炼炉的项目已“热火朝天”,再一窝蜂的增加项目,很快会造成产能过剩,到时候大家只能血拼加工费。不用投几千万元,几千万元产生的利息就足以支付加工费了。该企业负责人考察后放弃了熔炼炉项目,事实证明,他选择放弃是对的。
什么是“内卷”?“内卷”是用来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这两三年,钛及钛加工领域已经或多或少出现“内卷”了。上一轮海绵钛价格从2004年底的4万元/吨左右起步,最高涨至30万元/吨,最低时,在2016年春节前跌到4万元/吨附近。价格从4万元/吨上涨,又跌回到了4万元/吨,真的是从原点到原点。2016年春节后,海绵钛价格又从4万多元/吨开始爬坡,现在长时间稳定在8万元/吨,报价较2016年相比,增长了1倍。从2004年始,海绵钛市场刚需一直逐年增长,但价格已经很难上10万元/吨,20万/吨、30万元/吨更是天方夜谭。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是扩能速度超过市场逐年递增的刚需速度;二是钛的应用新领域仍未打开,缺少新的增长点;三是仍受制于石油、化工等领域大幅应用的周期性变化。所以,市场的小幅刚需增长已经很难影响价格了。
另外,钛加工领域的熔炼、锻造也在“内卷”,比着上项目、比着上吨位,一家比一家投资大,产能过剩已经开始逐步显现。七八年前,苹果丝项目害了不少企业,有的血本无归,至今都翻不了身。眼下,3C产品的轻量化又引起市场关注,甚至有人开始计算这个市场容量有多大,许多人开始准备“热身赛”,一些企业打算在手机市场里搏一把。切记,当大家都认为这里是一片蓝海时,不要忘记,既然是海,那海水一定会淹死人。当初的苹果丝多火热,结果苹果丝“勒”死了一些投资者。当资本进入实体时,有的资本是真正来做实体的,有的资本则是血腥进场、绞杀资本、割取韭菜。
钛业发展虽前景看好,也切莫“内卷”。未来,钛业形势依然看好,刚需依然逐年增长,但由于钛及钛加工材发展的“内卷”无法打开投资人的视野,必然导致钛市场进入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目前,一些“内卷”的现象已经在海绵钛、熔炼炉、锻造、钛管等领域悄悄显现,若不在慎思慎行中适当减速刹车,恐怕就会出现车辆“抛锚”带来的不同后果。像宝鸡·钛谷这些钛企聚集地,应该资源互补、经济共享,避免项目互拼、产品互杀。然而,宝鸡地区的熔炼炉、锻造已经开始齐头并进地上设备,或许会面临“内卷”受伤。
责任编辑:杨一鸣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