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电池电解液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2年11月09日 16:9 2659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镁应用
清华大学张跃钢教授课题组设计引入双(2,2,2-三氟乙基)醚(BTFE)作为MLCC电解液的共溶剂,促进了带电离子团簇和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的生成,有效改善了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和镁负极的长循环稳定性。得益于BTFE共溶剂对电解液溶剂化结构和负极界面的调控,BTFE共溶的MLCC-1T1B电解液可以在20.0mA/cm2的超高电流下可逆沉积-溶解镁。Mg//Mg电池在5.0mA/cm2和15.0mA/cm2电流密度下可分别循环1200h和250h,在电流密度、沉积容量以及循环寿命方面的性能显著优于目前的Mg//Mg对称电池。Mg//CuS全电池可循环800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60mAh/g;Mg//Mo6S8全电池可在80C(1C=128.8mA/g)的超高倍率下工作1万次。这一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溶剂化结构和界面调控策略,对推动镁二次电池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
镁具有成本低、理论比容量高、安全性好等优势,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Mg2+的高电荷密度(120C/mm3)极大限制了Mg2+在电解液、界面以及电极材料中的传导。此外,镁较低的还原电位(-2.37 V vs. SHE)和强烈的溶剂化效应使得许多电解液中的溶剂和电解质盐会持续不断地和镁负极反应形成不利于镁离子传导的钝化层,进而导致不可逆的镁沉积-溶解。设计具有稳定、低成本、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电解液是镁二次电池发展的关键技术挑战之一。
无机电解质盐MgCl2因其经济、稳定、易生产等特点而优势显著,但MgCl2极低的溶解度严重阻碍了Mg2+有效的传导。针对这一问题,张跃钢课题组前期进行了一系列利用锂盐添加剂有效提升MgCl2解离度的研究,其中,全无机的镁锂氯复合物(MLCC)电解液可以通过Cl-的桥接作用形成Mg-Cl-Li团簇结构减少溶剂的配位,降低Mg2+的脱溶剂化能,实现可逆的镁沉积-溶解。然而,相比于锂离子电解液,MLCC离子电导率依然较低,使得镁的沉积和溶解在更高的电流密度下呈现较高的过电势和较短的循环寿命。因此,进一步优化MLCC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对未来镁二次电池的实际应用十分必要。
责任编辑:杨一鸣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