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融合”助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08月22日 8:54 2273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其他稀有金属 作者: 李宝乐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之一。上半年,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1%,增速位列包头市第一。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包头稀土高新区制造业强劲发展的体现。
如今,作为包头市先进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包头稀土高新区正通过“双向融合”,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加强。
两业融合是重要方向
位于包头稀土高新区机电园区内的包头市科锐微磁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科锐微磁)年产5000吨快淬磁粉的新厂房已建设完成。“我们项目总投资3亿元,已经开始生产了。”科锐微磁总经理蔺继荣说。与此同时,在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稀土应用产业园区、高端装备制造园区、机电园区等包头稀土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正加紧施工中……这是包头稀土高新区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制造业高速增长和重点项目快速建设成为重要支撑。据统计,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6.5%、同比增长2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7.35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利润总额79.43亿元,同比增长50.8%。
1—6月份,包头稀土高新区累计孵化企业1314家;累计培育社会力量兴办孵化载体20家,认定13家,引进企业606家,拥有知识产权339项,带动社会就业4000多人,累计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内蒙古自治区级众创空间8家。市场主体活跃,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平台分别达到116家、95家、23家、119家,华为、百度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布局,研发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
谈及包头稀土高新区快速发展的原因,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表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高技术企业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的重要方向,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纷纷自我补链、自主强链,大大优化了包头稀土高新区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
以科研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包头稀土高新区,传统企业充分运用本地的制造业优势,积极拓展产业链。
科锐微磁与包钢磁材加强产业联合,首次采用其生产的钕铁硼速凝薄带进行快磁粉的生产,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磁性能的稳定。
此外,为加快产业链的延伸和工艺技术的进步,包头稀土高新区与钢铁研究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共联体,开展注塑钕铁硼颗粒和注塑磁体的关键制备工艺的研发,现已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了小批量生产。
据悉,2021年以来,科锐微磁将营业收入的4%以上资金用于科技研发,不断改进生产设备,单炉产量从不足3吨提高到4.5吨,并开发出2个系列6个牌号塑磁颗粒,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成功应用于空调电子膨胀阀、汽车和电动工具等领域,2022年上半年产值1.2亿元。
“企业级研发中心成功升级为高新区级研发中心,多亏了稀土高新区科技局工作人员3个多月的‘一对一’辅导和专业化培训。”蔺继荣说。
在天顺风能包头分公司生产现场,机器轰鸣、焊花四溅,一个个风机塔筒组件前,技术工人与往来穿梭的专用作业车辆交相辉映。
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大,但天顺风能包头分公司订单饱满,运行情况良好,全年计划生产风电塔筒20万吨。1—7月份,该公司缴纳税收6000多万元。
“我们生产的塔筒实现了无碳刨焊接,技术属国内首创,可实现单吨工时为5.5小时,与其他风电企业单吨工时8—10小时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人工作业无毒无害等特点。此外,我们在产品质量、焊接和对接技术精度以及交付时间上均严格把控。”天顺风能包头分公司经理杨永利表示。
2022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全力落实好企业用工、用电等各类要素保障,协调落实相关帮扶政策,统筹解决企业人员返岗、生产物资运输等问题。加大金融信贷纾困力度,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对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不能及时还款的中小微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及时向开复工企业、求职者发布供需信息,做好援企稳岗。
包头稀土高新区的两业融合是一种很典型的“双向融合”。一方面,传统产业服务化加快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从单一的产品研发,拓展到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研发创新,推进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高技术服务业,也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实现软硬件产品同步创新,助力区属企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