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加速待破局

2022年08月15日 11:9 1299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作者:

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本轮投资的重点方向中,能源项目仍然占据重要位置。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能源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正以跃进的姿态加速发展。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曾联合发文要求,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在此背景下,一批风光大基地项目进入了建设高峰期。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风光”跃进

4月份,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工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春风”为稳定经济增长预期释放出更加积极的信号,多地重点工程加速推进。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产业获得了新的跃进动力,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西部沙漠、戈壁、荒漠加快规划建设,诸多重点特高压、水力工程也在有序推进。

6月份,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达到1.45万亿千瓦时左右,建设风电光伏基地被作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支撑规划目标落实的重要举措。《规划》布局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主要位于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并明确在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区建设一批风电光伏治沙新能源基地。目前,行业人士已经形成共识:“‘十四五’期间,‘风光’大基地规模将超过2亿千瓦,在所有新能源装机中占比将超过1/3。”在各地的城市建设、新能源发展规划中,对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多地还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台了鼓励政策,并提出超前推进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5475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0%。其中,风电新增1294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3088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18.7%、44.7%。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18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25万亿千瓦时。“能源基地中,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第二批基地项目清单也已经印发。”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表示。

高水平消纳任重道远

新能源建设如火如荼,但《规划》中首次以目标形式出现的消纳要求也不容忽视。

《规划》要求,到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将提至33%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达18%。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降低,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在消纳方面,过去10多年备受诟病的“弃风弃光”问题也得到了极大地缓解。目前,风光发电在我国20多个省级电网系统中,已是第一或第二大电源。“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和电网高效消纳利用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实现“风光”的最大化利益,要充分考虑经济性和供应链成本的问题,经济性是能否长久发展的决定因素。以目前情况看,外送基地的主要边界条件是落地电价不能超过受端的燃煤基准价,也就是说,送电端不仅要低价上网,还要承担调峰煤电、储能等灵活调节成本,这对电力的经济性提出了超高要求。

供应链端的成本,将进一步影响项目落地。以光伏行业为例,硅料价格上涨,产业链各端随即成本增加,同时上涨的还有储能成本。今年一季度,电化学储能价格居高不下,叠加储能成本之后,必然难以实现平价上网。

此外,在技术层面,高比例、大规模集中式风光电力消纳也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新能源基地的规划建设在前期评估、数据统计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持续推进过程中可能暴露偏差,需要通过二次评估保证规划落地、项目建设的科学性;二是在消纳过程中,要考虑新能源波动特性与电网负荷曲线的时序适配导致用电高峰电力供应紧张、低谷消纳困难的时段性矛盾,同时需考虑极端天气影响下的消纳难度;三是提升能源外送、规模化安全经济储能、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交易等方式,加强对电力的调节,提升运行弹性。

几个需要关注的方面

这当中,既要充分挖掘就地消纳的潜力,也要加快外送通道的建设。

长期以来,中国的风电、光伏电力在就近发电方面一直存在阻碍,国家出台大量政策支持,对于以西部为代表的大量电力的消纳能力具有很强带动作用,诸多地区尝试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以电代柴的电化工程,努力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力推广电采暖、工业电锅炉、电蓄能调峰等电能替代措施;有些地区通过大用户直购电交易等方式加快就近消纳步伐。未来,伴随装机规模和新能源占比的提高,就地消纳潜力还应进一步挖掘,要着力引导全社会消费绿色电力,推动其在组织交易、电网调度、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体现有力地位,为社会主体提供功能健全、友好利用的绿色电力交易服务。

在加快能源外送方面,建设特高压就如同修建了电力的“高速公路”,在能源就地消纳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外送通道将电力输送至符合度较高的地区。6月2日,国家电网披露,2022年,我国对电网投资将达5000亿元以上,为历史最高水平,计划开工川渝主网架、张北-胜利、武汉-南昌、黄石特高压交流,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等8项特高压工程,同时开工一批500千伏及以下重点电网项目。南方电网也上调了2022年的投资计划,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超过1300亿元。特高压成本高、利用率低、送受端利益协调难等问题,历来受市场关注,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特高压投资大幅增加,还会推高输配电价,进而提升全社会用电成本。”

此外,土地方面的制约也不容忽视。大基地项目的单体建设规模不能小于100万千瓦,相当于每个项目占地约2~3万亩土地,按照此规模发展,即使在荒漠戈壁也存在生态修复的问题,而且很多保障性的并网项目并不具备土地条件,还有赖于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以降低单位面积的新能源用地指标。此外,对于新能源用地、用海问题,国家也于上半年出台了有关方案,要求完善新能源用地、用海空间用途管制规定,建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能源主管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将新能源项目的空间信息按规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统筹安排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草。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人士表示:“将新能源项目的空间信息按规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既保障了新能源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也保证了项目规划的合法性。”

在资金方面,多年来,光伏补贴历史拖欠问题始终是沉疴痼疾。今年,国家层面也在逐步清欠历史旧账的同时,给予了一定政策支持。5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前期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可再生能源补贴500亿元、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200亿元基础上,再拨付500亿元补贴资金。5月底,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通过将新能源项目纳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范围、将新能源公益性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等方式,筹措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需资金。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