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夜行记》

2021年09月27日 14:47 4771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文学杂谈   作者:

下午重读《夜行记》。一篇关于坐“慢车”体验的散文,不长。

机缘巧合,作者坐了K298次列车,一列“慢车”,在夜幕降临时慢慢悠悠前行,不必争分夺秒,更可到站台,像老派绅士般慢慢踱步。显然,这次乘车,火车对于作者来说“并非只是交通工具,只管拉着人离开,拉着人到达。”

在舒缓的节奏中,作者得了另外的馈赠:车窗外的夜色。和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足音”,车窗外明月如霜,好风似水,清景无限。这段描写美不胜收:

“眼见皓月当空,近于整圆。农历十三的月光下,大地披着薄薄的银光,山峦、河流、树木、屋宇清晰可见,静谧、安详。月光与大地的世界,简单、纯粹,没有多余的存在。月光与大地的世界,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却全然不必及。只这么看着好了,由此与月光、与大地不言不语地对话,去感受月光的洁净、大地的慈爱。真是亲近而美好。这景象与心境,也着实突如其来,却又让我觉得它其实一直都在,静静地在,只等人来感受。”

它一直都在,你注意到了么?

今天,大部分人出行,渴望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抵达。抵达是目的。过程可以统统省去的,越省越好。当然要感谢现代交通工具,可以快速地带我们到任何想往之地,但我们不能成为交通工具的奴隶,只是为了抵达。

不仅是出行,似乎一切简便为“快”才称了心意。读书不必亲自读,听就可以。也不必全听,听梗概。做饭不必做,开罐即食,速食最好。甚至恋爱也缺乏了解的耐心。

空间上的快速闪动,时间上的极尽简省,以此对抗生命有限性的现代智性生存现象,作者称之为“悬浮式生存”,去地化、无根化。这是文章后半部分提出的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文章看似闲散,却有漫长来路。这来路,关乎存在的方式,超越的体验。这大概不是作者在一个月夜下的简单思考吧。

顺着作者的思路,细细体味。“快”的源头,是为了对抗“有限”——生命的有限,时间的有限,资源的有效。现在,大家似乎都忘了一个成语叫“来日方长”,满心思地“多”“快”“好”“省”,遗漏了过程的丰富性,失去了体味细节的能力。这带来的后果便是焦虑和失重。失去了与周围环境慢慢接触的情感,失去了过程性意义,人很容易被“物化”、工具化,消解了精神属性。

超越有限,除了“加速”以外,作者给出了另一种方式:在有限中趋近无限、体味无限。“坦然地面对上天所加之自然寿限,既不无谓地求其长,也不轻贱、鄙夷有涯之身。以参赞化育之气魄,既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理解中使有限生命获得无限意趣,也在有限生命的舒缓与怡然中体验无限的美妙。”

我把这段文字摘录后发在朋友圈,一位友人留言:“我只希望自己能够静下来,老老实实地,把生活一本一幅慢慢地看,用我的心细细品尝,并把愉美的刹那、感动的心情,一字一句,勤劳不倦地作为生活之细笔。于是,处处美丽。”

原来,美是有知音的。

如果不那么快,不急着赶路,不极度自我挤压,有一份闲心去欣赏更细微的事物,有一份耐心向更深的内在探索,去慢慢感受大自然的美、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你可能会获得一种“特别”,一种“不一样”。

生命本不必简约为快的。出入间,总该有一退守的精神领地。

我希望自己也有那种慢车出游的奢侈体验,把焦虑和失重转化为缓慢的节奏,悠闲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不一定要跑得很远,也许就在家门口,兴之所至,枕月而眠。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