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将改变未来 锂电终端需求前景无限

2020年11月13日 9:1 850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将逐步代替石油和煤炭成为主要能源。”“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整体汽车销量的比例可达到20%。”在10月27日召开的2020年中国(遂宁)锂电产业大会上,国内锂电行业专家教授、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生产研发投资领域等业内人士共聚一堂,研判锂电产业发展趋势,大家认为随着锂资源的开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未来能源供应格局将发生巨变,锂电终端需求前景无限。

新趋势 锂资源开发改变能源供应格局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锂”排在第三位,可见“锂”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在能源革命深入推进的新时期,“锂”正在成为这场革命的引领者。

“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将逐步代替石油和煤炭成为主要能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通过研究预测,2017-2035年,我国锂消费量将从12.5万吨增至170万吨。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代替20%的石油需求,中国石油消费顶点将于2025年前到来。

这一需求的变化,以及能源转换的新形势下,全球目光都集中到了锂资源占有量和开采技术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副秘书长吴艳华透露了一个现状:全球锂储量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三国,智利和阿根廷已探明的锂储量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60%,澳大利亚占全球锂原料供应总量的51%。

早在几年前,成立于遂宁的天齐锂业就展开了全球锂资源战略布局,通过控股泰利森实现了锂精矿的自给自足,可以完全覆盖公司生产锂化工产品所需的所有锂原料,同时以四川甘孜州的矿产资源作为战略储备,并参股SQM实现了对世界上最大储量和最高品位的盐湖卤水型锂矿的战略布局,凭借垂直一体化的全球产业链优势与国际客户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助力电动汽车和储能产业实现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这一战略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锂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安全保障。但谈及能源安全话题,吴艳华也有一些顾虑,她建议,进一步加强我国锂资源保障,降低对外依赖,才能不断提升锂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

新需求 新能源汽车增长推动锂电需求增大

“我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四川江淮新能源项目总监柏剑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处于整体的调整期,市场和生产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还不足,但今天大会传递的信息让我们相信,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可期。“今年,我们计划生产销售200辆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年,我们的生产量会逐步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量的逐步上升,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量的增长。从政策层面看,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列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如《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让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快速增长。

“预计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出现相对稳定的正增长,全年销量有望达到110万辆;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整体汽车销量的比例可达到20%;2020-2025年新能源汽车从政策扶持向市场驱动平稳过渡;2025年后,随着新能源车型综合成本优势的逐步凸显,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永和在报告中给出的一组数据也证实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这一既定事实。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意味着作为汽车电动化的核心零部件锂电池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也意味着锂电需求顶点即将到来。GGI数据显示,2015-2018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均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增长主要源自动力电池市场,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推动下,2015-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年均复合增速达47.6%。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大幅退坡,中国锂电池总出货量为118GWh,同比增长11%。

锂电产业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也为我市锂电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当前,我市锂电产业链发展不断健全,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已投产及在建项目基本覆盖锂电全产业链。锂电产业链企业在射洪市、安居区等重点区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天齐锂业和盛屯集团的碳酸锂、氢氧化钾等基础锂盐产品可以被新锂想、朗晟新能源、盛威致远等中游企业消化,实现集群企业“互为仓储”:新锂想和盛威致远等正极材料、成德碳材料和盛威致远等负极材料可以提供给绿鑫科技、广东天劲等生产动力锂电池,进而为江淮新能源汽车等提供动力电池,整合形成价值最高的产品。

(全媒体记者 范晶 王维)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