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价过高新能源优胜劣汰

2018年03月30日 10:46 173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尽管前两个月新能源车销量大涨,但市场仍有增长潜力。然而,补贴政策“门槛”已经提高,加之钴金属价格持续上扬带动动力电池成本上升,双重压力之下,新能源汽车落后产能或逐渐被淘汰。
  主力集团或将后程发力
  “2018年1~2月新能源车产量增长虽然令人振奋,但主力厂家集团仍未发力。随着中国品牌大集团发力,未来本土新能源车仍有巨大潜力。同时,政策推动下,合资品牌也会加速推动新能源车的产销提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撰文指出。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实现开门红,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新能源汽车生产8.9万台,同比增长178%。崔东树按照汽车生产合格证数据测算后表示:“2018年2月新能源汽车上牌1.6万台,同比增幅为354%;电池装机总电量约59万度,增幅同样为354%。”
  新能源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品牌表现较强,洋品牌改善较小。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乘用车总产量为371万台,新能源车产量为6.9万台,占比约为1.9%。其中,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约为6万台,表现较强;合资新能源车仅0.9万台,改善较小。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推动下,一汽、东风等主力厂家集团或将后程发力,今年新能源车市场值得期待。崔东树分析指出:“总体看,前两个月江淮、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表现很强。虽然上汽、东风、一汽的新能源达标提升较快,但仍没有准备充分。尤其是一汽和东风的新能源车产量占比不足1%, 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也几乎为零。相信随着各家新能源车产品逐步到位,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或大幅提升。”
  上游“钴”价过高 下游优胜劣汰
  一方面,国家政策“门槛”提高,技术落后的新能源车将得不到政府补贴。另一方面,三元动力电池成为主流,带动钴金属需求持续走强。钴价大幅上涨,相关企业面临较大成本压力。双重压力下,新能源市场优胜劣汰在所难免。
  一段时间以来,小众金属钴(Cobalt)的价格大幅上涨。国际MB钴价从2017年年初的14.7 美元/磅,飙升至2018年3月的40美元/磅附近,涨幅超过170%。
  金属钴的价格飙涨,重要原因来自于电动车的火热。国际上,汽车主要生产国纷纷表态加快电动化步伐。在国内,随着补贴政策“门槛”不断提高,电动车产业迫切需要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主流地位已经确立,而“钴”又是三元锂电池的必备原料,因此价格不断上涨。乘联会数据显示,1~2月乘用车装车总电量中,三元锂电池占比达到76%,专用车的三元锂电池占比达到93%。崔东树指出:“三元锂电池对钴的需求拉动很大。按照三元锂电池平均每度电用钴0.23公斤测算,2017年全年钴的用量达到1500吨。2018年1~2月份累计钴的用量达到196吨。可以预见,2018年钴依然处于比较紧张的局面。”
  下游市场对钴的需求旺盛,上游供给端也出现了问题,新矿业法的实施或进一步支撑钴价上行。日前,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刚果(金)议会通过了新的采矿法草案,钴被归为战略金属而将被收取5%的专利税。
  电池专家指出,钴是三元锂电池的关键原料,目前还没有可替代品,只能减少钴的用量来降低生产成本。随着电池技术升级,三元电池中镍钴锰配比量将降低,现在主流三元电池镍钴锰的配比是5:2:3,今后会逐渐提高镍的比例、减少钴的用量,比例达到6:2:2或8:1:1。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钴的价格不会有太大降幅,相关企业依然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
  新能源车制造成本上升,加之补贴政策“门槛”提高,技术落后的企业和产品将被加速淘汰。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较少的问题。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年1~2月,续驶里程在150~199公里之间的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占比为73%,续驶里程在300~349公里之间的产品占比为16%。钴金属的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三元锂电池的生产成本,电池企业将通过涨价方式向下游传导成本上涨压力。同时,今年的补贴政策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技术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电池能量密度低于105Wh/kg不予补贴,这或将一大批落后产品“挡在门外”。因此,未来技术实力较弱的新能源车制造商在国家补贴下降,生产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下,或将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
  2018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扶优扶强,推动形成新能源产业优胜劣汰市场机制的决心。在补贴政策“门槛”提高的情况下,钴价持续上涨或将成为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的有力推手。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