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振兴应避免“脱实向虚”
2018年01月24日 13:46 117623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有色装备 作者: 李晓娜
当前,实体经济之于中国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再次被聚焦和重视。而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乃至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中,承担着必须做优做强的使命。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强大必须依靠实体经济,振兴先进制造业,要依靠工业和服务业的共同带动,依靠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避免“泡沫化和脱实向虚”。
无独有偶。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巡视员辛仁周也在“2018中国制造论坛”上强调,面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可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产业链最完整,以及创新潜力大等优势。
发展制造业是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
党的十八以来,围绕着“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制造业的政策措施,加快了制造业与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等的融合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我国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又该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无疑,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牵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
而从世界经济、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制造业正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焦点。
苗圩表示,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并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主要发达国家反思并审视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重新聚焦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的新优势。
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政策司巡视员辛仁周看来,目前全球制造业被各国重新重视,并出现三大趋势:一是世界各国制造业开始回暖,大国又重新开始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比如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法国新工业计划等。二是制造业发展注重制造业和新兴技术融合,具体表现在智能制造方面,各国都把智能制造作为高端制造业的重点和未来竞争的一大焦点,比如德国工业4.0提出要实现网络化、智能化趋势。三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特别在制造业领域,全球资源配置正不断加速。
“与此同时,其他新兴的经济体也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进程,试图利用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加紧抢占国际制造业市场份额,打造新的世界工厂。”苗圩表示,这些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双重的挤压态势,优化发展环境、加速转型升级,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发展制造业与培育新动能不相悖
在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焦点的过程中,国内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其中一种观点是把制造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动能对立起来。
苗圩指出,虚拟经济过热带来的一个客观后果,就是产品要素纷纷从制造业领域抽离,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过度集聚。中国经济要想成功地转型升级,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就必须做强做优“中国制造”。
另一种比较突出的观点是把工业化等同于产能过剩,把工业化视同于耗能污染,设想用服务业的发展来代替制造业的发展,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我丝毫不反对服务业的发展。其实,服务业当中发展最快、占比最大的是生产性服务业。”苗圩强调,中国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会出现下降,但这种下降并不意味着制造业的重要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相反,制造业作为技术创新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依托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始终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和把控经济命脉的关键所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产业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全球前沿,整体上处于技术追赶的后半程。像高铁、特高压输变电、通信设备等部分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意味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进入了战略攻坚期,将从量的积累、点的突破逐步转为质的飞跃和系统能力的提升。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中国制造将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产业创新方式将走向更加开放,产业协同、跨界协同、跨境流动将成为普遍的现象;创造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越来越成为全球化进程中各国所关注的优选项和追求的目标。
发展制造业须在“质”上下功夫
针对制造业发展的问题,苗圩此前曾撰文称,要深刻认识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新变化,把握变革趋势和时间窗口,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在他看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需要: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二是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四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五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新一轮工业革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无论采取怎么样的实现路径,根本上都是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智能制造,可以说是殊途同归。”苗圩说。
苗圩提醒,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制造业尚处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处于发展不平衡的阶段。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我们的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无论是制造业向高端发展也好,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也好,都要循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发展,不可跨越一个阶段,直接进入后一个阶段,更不能一窝蜂、一阵热、炒概念,而是真正做好当前的事情,落实到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显然,面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发展环境,中国制造业正在挑战与机遇中进行着自身的重塑,而质量效益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增长动力的转换始终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