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苦寒来 剑锋磨砺出
——记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队长何发林
2017年06月08日 8:58 867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新技术
2005年10月,他赴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就任,当时正值一队极其困难之际。之后,他所领导的班子连续10年被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评为优秀领导班子;经营规模从856万元,亏损状态,到现在收入1.5亿元,经营效益超1000余万元。总资产从882万元,到现在超亿元,特别是2.28万平米的综合大楼竣工投入运营,优质资产超2亿元。
这个人,就是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领头人、队长、2016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发林。
走过的十年,似乎有些长,但这十年又是那么地短暂,多少辛酸和艰难,光荣与梦想,尽在不言中,又仿佛就在昨天。
上任誓言犹在耳
从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副队长,到金峰金矿总经理,再到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金达地矿公司总经理,再到五队队长,再到一队队长,何发林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
2005年10月25日,何发林由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五队队长调任一队队长,重返一队这块他曾经工作的热土。大家并没觉得他回来有多奇怪,因为一队当时太困难了,需要一位能迎难而上的带头人。但对何发林个人而言,这却是一次重大抉择。五队,经过他几年的努力,以检测为主业,有了良好的市场基础,经济效益稳定。而一队主业不明,骨干技术人员流失,从事的桩基施工项目分包规模小、价格低、收款难,还有其它很多难题……为此,他也曾犹豫过,但他敢于承担,永不服输,临危受命。
“既已选择,就有信心,求索思变,与同志们一道共渡难关,共创辉煌,不负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这是他就职时当着全体干部职工说的一段话。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到任后,何发林先摸家底,他要求所有中层干部及部分职工提交一份有关单位现状的报告,从报告中找问题、找症结、找方向。之后集思广益,转变思路,制定了以地质勘查为本,做大做强岩土施工,明确了地质勘查与岩土施工“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由此,一队走上了“二次创业”的艰辛之路。
地质勘查立队与岩土施工转型
基于长期从事地勘工作的经验,何发林敏锐捕捉到地质找矿即将迎来又一轮新春。于是,他果断重组地质勘查队伍。
没人,就放下队长面子,请分流在外的技术人员回来,甚至“三顾茅庐”,邀请他们以一队为重,以事业为重,共同发展。请已退休工程师“出山”,帮助恢复各项技术工作。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技术人员队伍。
没设备,就收拾破旧生锈、零散的设备组件,组装起了一台钻机。
没项目,只有面向市场去要、去争。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办法比困难多,只要有信心,没有办不成的事。”
上任不久,他就赴贵州边远地区考察煤炭钻探施工项目,5天时间,驱车3000多公里。贵州山区、陕西宁强和略阳处处留下他仆仆风尘的忙碌身影。
市场不负有心人。2006年3月,陕西宁强、略阳第一个地质勘查项目,第一台钻机,第一个钻孔终于开钻了,当年就完成地质钻探10000多米工作量,实现收入460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至2015年,一队地质勘查收入累计已超1亿元。钻探设备从拼凑的第一台,到现在拥有17台套,从100米钻机、300米钻机,到2200米钻机,拥有不同级次的钻探施工能力。从年完成工作量1000米,到2014年开动30台套钻机,完成钻探工作量90000余米,创下一队建队以来最高纪录。
岩土施工,一队当时只有一个地基与基础施工二级资质、工程勘察丙级资质。如何实现岩土强队?靠以往的劳务分包桩基是无法强起来的,必须扬长避短,靠大联强,整合资源,完备市场准入条件。为此,他创造条件升资质,经过努力,将地质勘查资质、钻探资质由乙级升到甲级,新申请并取得了地质灾害治理、测绘等资质,使业务范围扩大。利用局属建筑施工龙头企业——有色建设集团的资质注册了分公司,参与区域内的项目投标,承揽房屋建筑施工、公用市政工程施工,逐渐将一队从原来单一的岩土施工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施工。
市场是用汗珠换来的
信息是一个个收集起来的,项目是一个个跑出来的。有人说,一队的车跑得真勤!是啊,何发林一台车每年要跑上5万多公里,这不单纯是一个公里数,车轮走过的路,是曲折的路,不是简单用“辛苦”二字能概括得了的。
2009年,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开始立项,有一个项目与一队矿权相邻,需要从一队的矿权中切割一部分出来给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得知这信息后,何发林力争由一队来承担该项目,评审会上,一队技术人员汇报完报告后,省基金项目专家毫不犹豫予以否定,认为一队不具备完成这项目的能力。
被否定了,意味着无法争取到项目。何发林请求专家给他一个发言的机会,他自信地介绍自己是一队队长、德兴金山大型金矿报告副主编,同时介绍一队技术组中的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地质专家,以及一队地质工作取得的各项成果。他的一席话,彻底扭转了评审专家对一队的看法,一致认为一队有能力做好这项目——事实证明,正像何发林说的那样,该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探明提交了6亿吨优质瓷石矿报告,成为全国第一大优质瓷石矿,并被评为优秀项目。
一队与江铜集团同在鹰潭,每年江铜集团都加大找矿投入,有较大的地质钻探工作量,所有地勘单位都希望与江铜合作。自2010年开始,一队曾三次参与江铜地质钻探项目投标,均未中标。抱憾之后,何发林痛定思痛,反思自身的不足,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案。2013年,在投标之前组建了一个投标小组,再次参与项目投标,成功中标2万多米钻探工作任务。喜悦之后,他却流下了泪水……几年来,一队已连续中标江铜近5万米钻探任务。
建筑施工是一队转型成功的产业,目前发展势头强劲。当初,何发林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利用建设集团平台成立分公司,设立市场开发部,参与建筑施工项目投标,正式进军建筑施工行业。但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经过几年的经营,一队顺利完成上饶冰溪中学、鹰潭廉租房、鹰潭市信江新区路网项目,在建的还有鹰潭市第五中学、余江中洲管网等项目,中标合同额3亿余元,取得较好的效益。更关键的是,一队熟悉了建筑施工市场规则,培养了一批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使更多的职工手中有了真本事、铁饭碗。
管理出效益
管理出效益,这道理大家都懂,但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发林要求每位管理者都要具备高度责任感,因地制宜地用好管理手段,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出效益,这是他的管理要求。以人为本,制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这是他的管理理念。
他实施了指标考核,部门和项目有,队领导也有,每项指标和工作都有评分标准。年中召开一次分析会,检查、督促部门和项目加强管理。年终召开一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参加的集体考评会,严格考评,以分数定奖罚。他要求每位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每月初提交一份上月度工作小结、本月工作计划,亲自对小结审阅,然后反馈给本人。这种做法,年年月月未曾间断,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产生了最理想的效益。
不理解的人,有时会认为他太“唠叨”,殊不知这是一份责任。他会告诉你,哪笔款应该去收了,什么项目要办理结算了,哪台钻机这个月完成多少进尺,哪个项目完成了多少工作量,应如何节约支出……他没有太多豪言壮语,更多地要求大伙要爱队、爱岗、敬业,也正因为此,构成了一个单位独特的企业文化,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起人心,携手开创未来。
打造事业共同体
一个单位发展的好坏,重点在人才,人是第一要素。有感于此,何发林始终关注人才,着力打造一队由人才组成的事业共同体。
从当初请回流失的人才,到新招聘人才,不断增添单位新鲜血液。近年来,一队招进各类管理、专技人员近60人,签约各类技术工人20多人,2016年上报招录计划30多人。他的人才建设思路不是低头拉车,而是抬头看路。
不仅于此,他清醒地认识到,职工收入水平要与单位经济发展水平并行,提高职工收入是领导班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制定每年经济目标的同时,他明确了职工人均收入额度及增涨幅度,让职工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成就感。
2009年,他努力争取驻地政府经济适用房政策,建造了132套经济适用房,使无房职工以较低价款买到住房,有了自己的“窝”,帮助无房职工解决了最大的后顾之忧。
他深知仅仅为职工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是远远不够的,他更加关注职工的文化生活,鼓励他们学习深造,制定了职工技术职称及职务晋升制度等多项激励措施,使职工有更高的目标追求。同时,他长期以来关心困难职工生活,通过节日慰问,对因病或是偶发事件造成困难的职工及时送去温暖,使一队这个集体充满着浓浓的情意,体现着单位对职工的无限关怀。他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凝聚人心,长远发展。
发展永远在路上
一队总资产从2005年的不足千万元,到2011年底达到7700多万元。存量货币资金从不足100万元,到3000多万元,资本积累有了长足发展。但何发林没有满足,而是思考更高的目标。
2011年底,何发林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夯实资本,建立融资平台,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人不理解,现在经营得不错了,何必搞得那么辛苦呢?但他说:“发展要有长远打算,我们这届班子行了不叫行,届届班子行才叫行。”于是,2012年初,他和班子成员一道,积极筹划综合大楼的建设,到2015年9月,总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的大楼正式投入运营。
曾几何时,一队还在为生存而挣扎,如今,站在矗立的大楼面前,一队干部职工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大楼的落成,提升的不仅仅是一队的形象,或是简单的资产总量增加,更极大地增强了一队综合实力,为今后长远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如今,何发林谈的最多的是,怎样用好大楼这块优质资产,发挥最大效应……
有人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也有人说,人生的价值在于责任,无论是奉献,还是责任,何发林必将带领一队走向更辉煌的未来。(赵萍)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