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报告·再生铜篇
2016年12月06日 9:21 11774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十二五”发展规划期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四大品种(铜、铝、铅、锌)总量连续五年突破1000万吨,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地位日益重要,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增加就业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和贡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每年组织编撰上一年度的产业发展报告,报告得到了政府和行业的认可和鼓励。2015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编辑出版的《2015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报告》总结了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分别阐述了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和再生锌四个品种2015年度的发展概况;分析了产业结构、投资前景和资源供应;归纳和解读了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相关的政策、规划、标准、规范;并对产业的发展趋势做出了评析和预测。希望本报告的发布,能够展现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提供参考和帮助。
报告每篇分别由分会各品种研究小组负责人执笔,经分会领导、行业专家和企业从业经验丰富的人员审阅。文中引用的数据大多采自国家统计局和再生金属分会初步统计和研究的数据。
本篇报道摘录自《2015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报告——摘要版》,文章内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刊登,如需完整版产业发展报告请联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
一、再生铜产业总体描述
(一) 再生铜产量
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铜产品市场需求疲软,多数中小型企业订单减少,资金紧张,开工率不足。2015年再生产量290万吨,同比降低1.69%。2002~2015年中国再生铜产量见图1。
近几年国内废铜的使用格局以再生精炼铜部分为主,2015年再生精炼铜占比为75.86%,同比增加0.86个百分点。但从全球再生铜的利用情况来看,直接利用的比例较高,预计国内未来几年废铜直接利用的比例也会增加。
近几年铜价持续走低,再生铜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步缩小,甚至出现严重亏损,因此企业利用废杂铜生产精炼铜的意愿降低。导致我国再生精炼铜产量占精炼铜的比重逐渐降低,2015年再生精炼铜占比为27.62%,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4.78个百分点。2002~2015年再生精炼铜及精炼铜产量及占比情况见图2。
(二) 废铜资源
1. 国际废铜资源分析
世界废铜的产生量与经济情况、人口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经济景气、人口密度较大时,汽车、电器、房屋等的消费及更新换代加快,废铜产生量多;反之则废铜产生量少。
美国、欧洲及亚洲地区为废铜主要产生地,但近几年随着亚洲地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家电等涉铜产品的报废周期不断缩短,废铜生产量逐渐增加,因此亚洲地区废铜产生量占全球废铜量的比例逐渐升高,美国及欧洲等地占比逐渐降低。2015年,全球废铜产生总量860万吨,同比下降1.49%,美国、欧洲及亚洲的占比分别为12.9%、26.93%及59.33%。
2015年,全球废铜利用总量为860万吨,间接利用和直接利用量分别为392.8万吨和467.2万吨,中国2015年废铜利用总量、间接利用量和直接利用量分别占全世界的33.72%、56%和14.9%。
2. 国内废铜资源分析
随着国内回收交易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发展,电力、建筑、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更新,国内废铜回收量逐渐增加。2015年国内回收的废铜料含铜量158万吨,同比增长10.49%,约占国内废铜总消费量的54.34%。2006~2015年进口纯铜量与国内回收纯铜量情况见图3。
3. 中国进口废杂铜资源情况分析
2015年含铜废料进口实物量365.86万吨,同比下降5.46%;含铜废料进口总金额84.603亿美元,同比下降23.64%。
中国进口的废杂铜来自约114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前六位国家和地区对华出口废杂铜量占到了国内进口总量的65.3%,比2014年占比66.73%降低了1.41%。
2015年含铜废料进口总量位居前五位的海关按从大到小排序为:广州、宁波、天津、杭州和南宁,这五个关区含铜废料的进口总量比例为88.25%,比2014年前五个关区进口总量占比降低了0.85%。2015年含铜废料进口量继续减少。
2015年,电解铜和废铜的差价逐渐缩小,采用废铜为原料,企业利润很低甚至亏损;相反,进口铜精矿的加工费用却在上升,从4月的107.5美元/吨升至5月份的115美元/吨,因此许多铜生产企业利用进口铜精矿来代替废铜,进一步减少了对废铜的需求。
4. 废铜资源量预测
根据铜产品使用寿命和消费结构,经测算2020年国内铜废料的产生量约为308万吨,加上每年进口的废铜,预计2020年,国内铜废料(金属量)的资源量可达410万吨左右。
(三) 技术装备
2015年我国再生铜的产量占世界再生铜总产量的33.72%,但再生利用工艺技术与国外先进工艺有差距。随着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再生铜又是涉重行业,环保压力逐渐加大,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目前大型再生铜企业通过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积极研发环保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的预处理、熔炼等设备。未来几年,我国的再生铜预处理技术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预处理设备将会向自动化、大型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四) 市场运行
2015年,全球铜供应过剩、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令国际铜价震荡下行。当年铜价总体表现为冲高回落格局,5月创年内高点后,开始持续回落,9~10月虽然一度反弹,但10月中旬后再度下挫,并于11月下旬创出4443.5美元的年底新低,之后企稳并以震荡为主,略有反弹。2015年LME当月期铜和三个月期铜平均价分别为5501美元/吨和5493美元/吨,同比分别下跌19.80%和19.51%。
废杂铜的价格随着电解铜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光亮铜、2号铜为例,废杂铜的价格波动趋势与电解铜的波动趋势大致相同。其中光亮铜主要以直接利用生产低氧铜杆,2号铜主要用于生产精炼铜。
另外2015年废杂铜进口继续减少,导致国内废铜供应紧张,持货商补库非常困难,货源紧缺支撑废铜价格抗跌,但也进一步增强了持货商的惜售心态。同时买家欲低价购货也十分困难,且其对价格走势又有下跌的预期,市场交易较为僵持。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市场参与者受制于资金紧张,卖方要求现款,买方则无力负担数量太大的购买。最终导致不少厂商转而使用精铜替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废铜的利用量。
(五) 企业经营
1. 总体经营情况
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从国内市场和加工企业综合来看,大型企业生产整体情况尚好,但不少中小企业受到信贷和资金紧张的影响,停产甚至破产、倒闭现象较多。
对于废杂铜进口的贸易商来说,六类进口基本已经很难做,除了目前市场价格以及银行资金收紧等因素外,目前国外供货商将货源分的比较细致,大型废料供应商直接与下游冶炼厂建立供货的长单协议,特别是再生铜的冶炼企业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相对集中,国外供货商能直接与企业谈判,避免贸易商的二次转手和倒卖,贸易商很难有介入的机会。
对于再生铜拆解企业来说,因涉铜产品的报废周期加长,同时一些国家低廉的人工成本等因素使中国废铜拆解面的优势逐步丧失,导致大部分废铜拆解、加工企业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对于下游再生铜加工企业来说,2015年,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大部分企业采用稳中求进的原则,根据市场订单进行生产,避免大量库存,同时采用“点价”来规避市场风险。
二、产业特征分析
(一) 产业集中度
随着国家铜冶炼淘汰行业落后产能名单的公布,装备水平不符合条件的再生铜企业被关停或进行改造,并且伴随国家铜行业政策的逐步完善,推动再生铜产业逐渐向环保效果好,生产技术先进的再生铜企业集聚,产业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通过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的17家再生铜企业,除去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其它16家再生铜的产能的合计产能约为334.1万。16家符合铜冶炼行业规范的再生铜企业的产能分布情况和区域分布情况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浙江、山东、江西及江苏省境内,16家企业的产能合计约为334.1万吨/年,2015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不利因素,铜价一直处于低位运行,导致再生铜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步减小,部分企业停产或减产。据统计,2015年16家企业的开工率不到80%。
(二) 产业集聚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再生铜和铜加工产量最大的地区。全国80%的铜加工企业分布在这三个地区,每年回收利用了全国75%的废杂铜。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广东佛山、清远为代表。主要是对进口废料进行拆解、分类、销售废铜原料;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浙江宁波、台州为代表,利用废铜生产铜材及黄铜制品;环渤海地区主要是以华东有色金属城、天津子牙园区为主,有多家企业利用废铜生产电线电缆。
(三) 产业上下游
2015年国内铜消费疲软,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阶段,空调制冷行业表现也不佳,虽然四季度空调产量有所增加,但主要因出口部分的产量有所提升,整个行业的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此外其他用铜行业铜消费量也处于低速平稳增长阶段,这些均给铜消费带来不利影响。综合进出口、生产和消费等情况,2015年中国电解铜的表观消费量为1143.0万吨,同比增长4.6%,实际消费量915万吨。
三、政策环境分析
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2015年发布的《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和调整。本《通知》中新增多项享受优惠的项目,其中与再生铜行业有关的原料种类与财税[2011]115号相比,新增加了废旧电线电缆、报废摩托车、报废船舶、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等,并且目录中所列资源占生产原料的比重由90%调整到70%。
2.进一步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及环保装备
2015年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版和2013版的基础上,工信部又发布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
3.环保标准更加严格
2015年相继发布了《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374-2015)》及《重点行业二恶英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标准规定新建企业自2015年7月1日执行,现有企业自2017年1月1日执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再生铜产业集聚区将承受环保方面更大的压力,也将加快再生铜产业的转移和布局的调整,也给环保装备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
四、产业发展趋势
(一) 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在当前全球经济疲软的形势下,应积极鼓励再生铜企业大力开发海外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争取多种方法参与国外资源开发和国际化经营,在资源产生国或第三国建厂,在全球范围内整合配置资源,打造全球性产业链。
(二) 投资前景分析
2015年中国精炼铜表观消费量1143万吨,占据全球铜消费量的50.53%,而且还在不断增大。并且随着国内铜需求的不断增长,再生铜的需求量也将不断扩大。同时“十三五”期间中国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致使需求新亮点显现,成为中国铜需求增长新动力。
1. 城镇化进程加快
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70%,相关行业对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将大幅提升,未来20年间对铜铝材的新增需求量累计将超过3000万吨,其中超三分之一的产品将来自再生金属,如电线电缆、黄铜水暖件等。
2.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大量的有色金属需求。同时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将境内高速铁路建设向周边国家和发达国家延伸,使中国基础设施产能与全球旺盛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相结合。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必将提振中国机械设备、工程机械、建筑材料为出口载体的中国有色金属需求旺盛起来。
(三) 产业发展预测
我国正在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提高经济内生动力,加强对过剩产能的消化,但短期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很容易被进口的替代效应所影响。由于进口量的补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铜等对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品种影响有限。
在原料方面,再生铜企业普遍亏损,部分再生铜企业可能进一步加大粗铜的利用量。
在市场需求方面,首先,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将持续,2016年房地产新增供应预计继续减少。其次,空调行业低迷的市场形势仍将延续,继续拖累铜消费。第三,配网投资成为电力铜消费亮点,但最终落实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市场需求低迷将对再生铜加工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