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收藏遥不可及吗:投资风险值得关注

2016年09月04日 10:15 64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金属器皿   作者:

讲起青铜器,大家总觉得“遥不可及”,都是博物馆里的“宝贝”,百姓手里怎么会有,除非祖上是“老九门”。

事实上,在2014年秋拍时,内地已经有了“青铜器上拍”的先例。2014年11月举槌的中国嘉德秋拍,曾经推出了“吉金吉象”的青铜金银专场,其中就包括了5件带铭文的青铜重器。在2015年,西泠印社推出的“金石永年·重要青铜器碑刻专场”取得了100%的成交佳绩,总成交额为5620万元。其中,一件“西周晚期青铜凤鸟耳尊”以1092.5万元成交。毫无疑问,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不再高不可攀。

资源稀缺买方市场巨大

最近青铜器市场有升温的迹象,但小编不认为这个市场已经开始启动了。对于青铜类品种,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市场出现,所以其流通量一直不大,整体价格偏低。不过青铜器是国之重器,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这一门类一向是资深收藏家最认可的,是收藏领域的大项,由于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青铜器的收藏价值,所以其未来的保值、升值空间是巨大的。

古玩业界普遍认为,高端青铜器多数集中于欧美,国内市场上的青铜器藏品以中低档居多。小编却认为高端青铜器开始向内地市场云集,不过今后精品青铜器会越来越少,因为藏家多了,交易量大了。精品进入收藏领域就藏而不露了。资源越来越少,而需求量却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卖方市场,价格上涨是必然的。青铜器品种的稀缺性决定了它未来的涨幅,尤其要关注高古藏品。

一字千金铭文珍贵

青铜器的价值不在于器物的大小,而在于器物上有没有铭文。即便是一件很小的杂器,有铭文也会让它身价陡增。举个例子,在保利博物馆展出的一个青铜器盘子,器形非常小,只有一个成年男子手掌那么大,而且盖儿也遗失了,但这个小小的盘子却意义重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盘子的盘心部位有铭文,铭文由大禹的后人而写,明确记载了大禹为民治水的历史。这个盘子最初是从香港市场上购买的,那时价格并不高,但现在这个盘子只能用无与伦比、举世无双来形容了。

小编以为青铜器收藏还讲究锈。五彩斑斓的红斑绿锈,反着光特别漂亮。另外能做到系统、成套也是一个方向。总之,收藏青铜器有两个方向,第一就是足,各种器形全了;第二就是铭文,即便很小的东西,有铭文也会价值连城。凡是带铭文的器物肯定是孤品,不可能再出现同样铭文和器形的东西。不过因为藏家对铭文的追逐,也导致了造假作伪的现象。

提升眼力从小件残件入手

在青铜器收藏领域,藏家已开始把原来聚焦在礼器上的目光,转向了青铜兵器和杂器等小件。因为鼎彝尊卣这类青铜器中品级较高的藏品存世量不高,且价格昂贵,所以这几年有一些中小藏家开始收藏兵器、杂器。像青铜佛像、铜镜等小门类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且涨幅较大。

小编认为,小件青铜器收藏热,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有一定的存世量,且价格大众化,上手也比较容易。对于普通藏家来说,收藏小件青铜器既可以把玩,又可以鉴赏,还能练眼力。

尽管小件青铜器的成交价在不断上升,但和其他品种相比价格依然偏低。古玩行业有个奇怪的现象,好东西不一定都贵,关键是看你的眼力。收藏青铜器讲究的是眼力和渠道,只有这两样都对了,才有机会捡漏。收藏一样器物首先要自己喜欢,其次要看它未来的升值潜力,要看它是不是孤品,是不是皇家用品。升值空间与青铜器的类形和品相都有密切关系。

虽然大家都知道青铜器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但是它在艺术品市场的表现却与书画、瓷器和玉器行情不能同日而语,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青铜器投资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其他的收藏门类。

在数千年遗留的传世品和出土青铜器中,有些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结构的缺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部分出土的青铜器甚至破烂不堪。特别是青铜器存在有害锈等可发展病害,影响藏品的完好。因此在拍卖市场上,很多青铜器都是经过修复的,而这些修复有时候就会对青铜器造成更大的损害。

目前市场上所有可以销售的青铜器,一般分为两种,一类是存在国内,但在国家文物法、拍卖法颁布以前就已经存在藏家手中,即流传有序,且有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有关证明;另一类就是历史上各类原因,流散到世界各地(不包括走私,走私品禁止买卖。)后被征集回国内市场的,此类品种进入中国境内有海关证明,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合法的青铜器可供交易。因此在国家对于青铜器市场未放开的前提下,收藏少量的合法青铜器就成为了一个投资渠道,于是收藏流传有序的或者回流的青铜器,就会有收藏价值和投资回报。

总而言之,青铜器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高不可攀”,但有个万年不变的真理,那就是收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