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战略环评须先行

2016年08月30日 8:31 95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循环经济   作者:

“‘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要促进沿线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小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目前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智库论坛”上,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席弗拉迪米尔·克洛索夫提出,战略环评是促进跨国界协作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目标,战略环评必须先行。克洛索夫这一观点得到了论坛内外专家的积极响应。

“我们常提硬实力、软实力,开展战略环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一带一路’的绿色影响力。”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巍,长期跟踪研究“一带一路”及其相关区域的环境评价问题,他指出,战略环评针对的是战略层面,而不是具体项目,目的是在制定战略的阶段,就对所执行的政策、规划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评价。在重大战略推进中启动战略环评,国际社会对此已经形成共识,“克洛索夫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一带一路”覆盖区域内的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脆弱敏感,沙尘暴、干旱、水土流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差距极大。陆上丝绸之路高空受西风带控制,污染物和沙尘自西向东传输,形成了明显的跨境复合污染。“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智库论坛副主席、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董锁成告诉记者,极具特色的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格局,对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无论是探索建立符合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模式,还是开展战略环评,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带一路’范围内有60多个国家,它的战略环评显然和某个国家内部的战略环评是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众多因素都会对它产生干扰。同时,怎样才能在这么大范围、在较长时间获得可比较的信息,也成为困扰‘一带一路’战略环评的一个难题。”克洛索夫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环评一方面需要域内国家围绕某一目标达成共识,另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改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环评,各国科学家应先行一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推进相关研究。

两年前,在北京召开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来自17个国家的200余位科学家倡议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联盟副主席董锁成介绍说,中俄蒙等国科学家围绕区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治理等多个学术问题,联合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对战略环评能够提供有力支撑。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学术成果,现在需要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整个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这涉及很多方面。每个科学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他们需要一个科学共享的数据平台,为他们的研究提供全面的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强调。

李巍建议,“一带一路”战略环评要抓住优先领域、优先国家(地区),关注敏感领域、敏感国家(地区)。对那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带动作用的优先国家(地区)和领域,要通过战略环评形成可持续发展(投资)指导意见。对那些敏感国家(地区)和领域,战略环评则需要提出预警信息和环境风险防控对策。他指出,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推动的《跨国界背景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约》《远程跨界空气污染公约》等国际地区性环保公约及其实践经验中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目前,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和欧洲投资银行正在积极推广《跨国界背景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约》的成功理念和做法,希望更多的国家认识到它的价值。我国不仅要主动参与,积极发声,还要和‘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国家(地区)一起探索并建立适合‘一带一路’多样性、包容性、协调性共赢发展的环境保护纲领和共识。”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