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云过桥米线

2016年01月28日 12:45 410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文学杂谈   作者:

 毛毛雨从天桥上丝丝飘下,我已经太久没有身临这种景象了,前两天还在北方感受着冰天雪地呢,海岸城的景致使我醉心地体味着这座城市别样的青春活力和时尚魅力。在城中一上午的穿梭,略感饿意的欲望通过胃牵着眼睛,寻找着能让我小憩一隅的空间,它就这样出现了--“阿云过桥米线”。它是开在深圳海岸城旁边的一间小小的餐屋。二零一五年最后的第六日,我偶尔经过这家店并在这里用了一个半小时吃完午饭。我要了一碗小锅米线外加一份傣式风味木耳。按常理,这顿简餐用不了这么长时间,一刻钟足够了。

 略显沧桑的蓝绿字体印在不到门楣宽的木板里,这个招牌似乎透着某种文化,它吸引了我。一溜眼,二十平米不大的馆子,很有特色的摆放着精心创意的餐桌餐椅。当我落座的时候,热情的问候惬意的迎接着我,年轻的笑脸既使人开胃又平添了相互间无数的话语。和餐馆主人阿清的聊天,像一盘地道的下饭菜,不仅填了饿腹之饥,也让我体味着这顿简餐的厚重味道。

 对面墙上镶嵌着一幅画,饥肠辘辘的食客一般是无暇顾及的,即使偶尔瞥一眼,也没有人会把它和一碗米线联系起来。足有十多平尺大的一朵牡丹花,盛开的不只富态,画者还选择了尊贵的蓝色,它似乎在寓意或营造一种踏实的愿望--生意兴隆!阿清告诉我,这是他们大厨的一个从事建筑艺术的姊妹创作的。难怪呢!靠租约经营,而不能尽情展示外观建筑艺术智慧的年轻创业者,以简约的艺术装饰方式,为小小餐馆渲染了浪漫而凝重的文化氛围。是的,艺术灵感美化了生活,生活也为艺术传播增添了不经意的捷径。我不能不佩服年轻人创业的敏锐创造力。简约艺术与传统美食的相得益彰,恰当地表现了生活与生命的美好和旺盛。

 侧面墙上挂着三个斗笠,让人联想的是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含辛茹苦的农者与超然飘世的隐者,无论你想到谁,都与大自然有着万般关连。农者的想象,是年轻创业者坚守的根本。隐者的寓意,宣示着追求自由、快乐、公平的人生梦想。小小食屋,承载着年轻创业者认知的历史和思索的美好人生愿望。他们通过创意和奋斗,制造一种理想的生态环境,让食客更加放松和享受小小餐屋所创造的饮食文化文明。在深圳这样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几个年轻人挖掘传统与传承历史的简洁创业行为,不得不让人对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充满欣慰和敬意。

 闲聊当中,阿清的伙伴端上来一块玫瑰饼让我品尝,他们在后厨一定倾听到了我和阿清的谈话。饼是从云南运来的、原汁原味。我区分不出原汁与非的好坏,但是这个赠送行为,却明确表达的是犒劳我对他们小店文化的认同感。不,不仅是感激!似乎这艰辛的创业,能得到一个长者的理解和尊重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阿清不时会问我对米线的口感,我虽不是一个吃货,但对餐馆的经营创意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见解。原来这三个开店的年轻人,都喜欢旅行,在走南闯北之后,似乎对人生迷茫的认识已经升华到清晰的文化境界了,要生活得自在快乐,用文化的智慧通过艰苦的创业才能获得。交流的兴致当中,阿清拿出一本他们在去西藏的旅途中,遇到的一位骑行驴友写著的、赠给他们的书,转送给我。我还没来得及读这本书的内容,但是阿清珍惜并赠送给我这本书,真的何曾不是又一种人生感悟呢!文化传递,把许多互不相识、又有梦想之人间的距离拉近了,而无惧年龄长幼、贫富贵贱。

在人人怀揣梦想的这个时代,吃饭是一件再普通不过而且每天都得面对的事情。有时候的确不在吃什么,而在于去哪里吃,以及你都吃到了些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温饱相关的还有太多有意义的事情!

深圳,这个年轻而又快速发展的城市,似乎也在升华并创新独特的多元文化,那些遍布大街小巷、城内城外的众多创业小店和工场,像“阿云过桥米线” 一样的又一代年轻创业者,正着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挖掘与衔接,难道不是在创造这个城市以及他们所热爱的国家的未来吗?

“阿云过桥米线”,衷心祝福你生意兴隆!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